捷克介绍 Czech Republic (CZE)CZE捷克国旗 捷克语言
捷克
捷克共和国,欧洲国家
Czech Republic (CZE)
首都:布拉格 ┆ 官方语言:捷克语 ┆ 面积:78,886平方公里
主要货币:捷克克朗 ┆ 国际电话区号:420
捷克简介
捷克是欧洲中部的内陆国家,东连斯洛伐克,南接奥地利,北邻波兰,西与德国相邻,面积78866平方公里,由捷克、摩拉维亚和西里西亚3个部分组成。它处在三面隆起的四边形盆地,土地肥沃,北有克尔科诺谢山,南有舒玛瓦山,东部和东南部为捷克—摩拉维亚高原。全国丘陵起伏,森林密布,风景秀丽,国土分为两大地理区,一为位于西半部的波希米亚高地,另一为位于东半部的喀尔巴阡山地,它由一系列东西走向山脉组成。
捷克概况
捷克,全称捷克共和国,原属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,是欧洲中部的内陆国家。东连斯洛伐克,南接奥地利,北邻波兰,西与德国相邻,面积78866平方公里,由捷克、摩拉维亚和西里西亚3个部分组成。它处在三面隆起的四边形盆地,土地肥沃。北有克尔科诺谢山,南有舒玛瓦山,东部和东南部为平均海拔500—600米的捷克—摩拉维亚高原。盆地内大部分地区在海拔500米以下,有拉贝河平原,比尔森盆地、厄尔士山麓盆地和南捷克湖沼地带。伏尔塔瓦河最长,流经布拉格。易北河发源于捷克的拉贝河,可以通航。东部摩拉瓦河—奥得河上游河谷地区是捷克盆地与斯洛伐克山地之间地带,称为摩拉瓦河—奥得河走廊,自古是北欧与南欧之间通商要道。全国丘陵起伏,森林密布,风景秀丽。国土分为两大地理区,一为位于西半部的波希米亚高地,另一为位于东半部的喀尔巴阡山地,它由一系列东西走向山脉组成。最高点是海拔为2655米的格尔拉霍夫斯基峰。
公元623年建立萨摩公国。公元830年成立了大摩拉维亚帝国,成为第一个包括捷克族,斯洛伐克族和其他斯拉夫族在政治上联合聚居在一起的国家。公元9世纪,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民族同是大摩拉维亚帝国的组成部分。10世纪初,大摩拉维亚帝国解体,捷克人建立了自己独立的国家──捷克公国,12世纪后改称为捷克王国。15世纪,爆发了反对罗马教廷、德意志贵族和封建统治的胡斯革命运动。1620年捷克王国在“三十年战争”中失败,沦为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区。1781年废除农奴制。1867年后为奥匈帝国统治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,奥匈帝国瓦解,于1918年10月28日建立了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。从此,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民族开始拥有自己共同的国家。
1945年5月9日,捷克斯洛伐克在苏军的帮助下获得解放,恢复了共同国家。1946年成立以哥特瓦尔德为首的联合政府。1960年7月,国民议会通过新宪法,改国名为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。1990年3月初,两民族共和国将原名中的“社会主义”取消,分别改称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共和国。同年3月29日,捷联邦议会决定将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名改称为:用捷克文书写是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;用斯洛伐克文表达是捷克-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,即一个国家两个名称。从1993年1月1日起,捷克和斯洛伐克成为两个独立的国家。1993年1月19日,联大接纳捷克为其成员国。
国旗:呈长方形,长与宽之比为3∶2。由蓝、白、红三色组成。左侧为蓝色等腰三角形。右侧是两个相等的梯形,上白下红。蓝、白、红三色是斯拉夫民族喜欢的传统颜色。捷克人的故乡是古老的波希米亚王国,这个王国把红、白两色作为国色,其中白色代表神圣和纯洁,象征着人民对和平与光明的追求;红色象征勇敢和不畏困难的精神,象征人民为国家的独立解放和繁荣富强而奉献的鲜血与取得的胜利。蓝色来自原来的摩拉维亚和斯洛伐克省徽章的颜色。
捷克共有人口1021万人(2004年5月)。主要民族为捷克族,占原联邦共和国总人口的81.3%,其他民族有摩拉维亚族(13.2%)、斯洛伐克族、德意志族和少量的波兰族等。官方语言为捷克语,主要宗教是罗马天主教。
捷克原为奥匈帝国的工业区,70%的工业集中在此。它以机械制造、各种机床、动力设备、船舶、汽车、电力机车、轧钢设备、军工、轻纺为主,化学、玻璃工业也较发达。纺织、制鞋、啤酒酿造均闻名于世。工业基础雄厚,二战后,改变了原来的工业结构,重点发展钢铁、重型机械工业。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占40%(1999年)。捷克是啤酒生产和消费大国,其出口的主要对象是斯洛伐克、波兰、德国、奥地利和美国。1996年啤酒总产量达18.3亿升。1999年捷克人均啤酒消费量达到161.1升,比啤酒消费大国德国多30升。以人均啤酒消费量计,捷克连续7年位居世界榜首。通讯业发展迅速,1998年底移动电话普及率接近10%,移动电话用户达93万,赶超了某些西方发达国家。
捷克主要城市
布拉格:捷克首都布拉格 (Prague) 是欧洲最美丽的城市之一。它历史悠久,是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,素有“建筑艺术教科书”的美称,被联合国宣布为世界文化遗产。布拉格地处欧亚大陆中心,跨拉贝河支流伏尔塔瓦河两岸。城区分布在7座山丘上,面积496平方公里,人口1209855人(1996年1月统计)。最低点海拨190米,最高点380米。气候具有典型的中部大陆型特征,平均气温7月份为19.5℃,1月份为-0.5℃。
数千年来,布拉格所在的伏尔塔瓦河段一直是南北欧之间商路上的要津。据传说,布拉格由丽布施公主和她的丈夫、普热美斯王朝(800至1306)创始人普热美斯建立。布拉格现址上最早的居民点始于9世纪下半叶,布拉格城始建于公元928年。1170年在伏尔塔瓦河上建起第一座石桥。1230年,捷克王朝在布拉格设立第一座王城。13至15世纪,布拉格成为中欧重要的经济、政治和文化中心。1346至1378年,神圣罗马帝国兼波西米亚国王查理四世在布拉格建都。1344年,查理四世下令兴建圣维特大教堂(1929年完成),1357年修建查理大桥。到14世纪末,布拉格已成为中欧重要的城市之一,在欧洲宗教改革中具有重要地位。1621年后,它不再作为罗马帝国的都城。1631和1638年,撒克逊人和瑞典人先后占领了布拉格,它从此进入衰落时期。
布拉格依山傍水,古迹众多。古代建筑群耸立在伏尔塔瓦河两岸,罗马式、哥特式、文艺复兴式、巴罗克式的楼房鳞次栉比。许多古建筑上高塔攒聚,使布拉格有“百塔之城”之称。每当深秋时节,黄澄澄的塔尖耸立在一片黄叶林木中,金光闪闪,城市因而被人们称为“金色布拉格”。伟大的诗人歌德曾说:“在诸多城市像宝石般镶成的王冠上, 布拉格是其中最珍贵的一颗。”
当地音乐生活久负盛名,每年举行世界闻名的布拉格之春音乐会。戏剧传统深厚,有15家剧院。市内建有众多的博物馆和美术馆,正式划定的纪念性建筑物有1700多处,如雄伟壮观的圣维特教堂,金碧辉煌的布拉格宫,有高度艺术价值的查理大桥,历史悠久的民族剧院和列宁博物馆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