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胡前胡的成分 前胡的药理作用 前胡的药方 前胡主治什么 前胡用法和用量 前胡有什么疗效 前胡有什么药效
前胡
前胡
(《雷公炮炙论》)
【来源】为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或紫花前胡的根。
【植物形态】①白花前胡,又名:姨妈菜、罗鬼菜(李宗防《黔志》),水前胡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野芹菜、岩风、南石防风,坡地石防风、鸡脚前胡、岩川芎。
多年生草本,高30~120厘米。根圆锥形。茎直立,单一,上部分枝。基生叶和下部叶纸质,圆形至宽卵形,长5~9厘米,2~3回三出式羽状分裂,最终裂片菱状倒卵形,不规则羽状分裂,有圆锯齿;叶柄长6~20厘米,基部有宽鞘,抱茎;顶端叶片生在膨大的叶鞘上。复伞形花序,顶生或腋生,总伞梗7~18,不等长,无总苞,小总苞片条状披针形,有缘毛;花萼5,短三角形;花瓣白色,广卵形或近于圆形,先端有向内曲的舌片;雄蕊5,花药卵圆形;子房有毛,花柱2枚极短。双悬果椭圆形或卵圆形,光滑无毛,背棱和中棱线状,侧棱有窄翅。花期8~10月。果期10~11月。
野生于向阳山坡草丛中。分布山东、陕西、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福建、广西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等地。
②紫花前胡,又名:土当归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鸭脚七、野辣菜、山芫荽、桑根子苗、鸭脚前胡、鸭脚板。
多年生草本,高70~140厘米。根圆锥形,棕黄色至棕褐色,浓香。茎直立,单一,圆形,表面有棱,上部少分枝。基生叶和下部叶纸质,三角状宽卵形,1~2回羽状全裂,1回裂片3~5片,再3~5裂,叶轴翅状,顶生裂片和侧生裂片基部连合,基部下延成翅状,最终裂片狭卵形或长椭圆形,有尖齿;茎上部叶简化成叶鞘。复伞形花序顶生,总伞梗12~20枚,不等长;总苞片1~2片,卵形,紫色;小伞梗多数;小总苞片披针形;萼齿5,三角形;花瓣深紫色,长卵形,先端渐尖,有1条中肋;雄蕊5,花药卵形;子房无毛,花柱2枚,极短。双悬果椭圆形,长4~7毫米,背棱和中棱较尖锐,呈丝线状,侧棱发展成狭翅。花期8~9月。果期9~10月。
野生在山坡路旁或丛林下。分布山东、河南、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广西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台湾等地。
【采集】秋、冬地上部分枯萎时采收,挖出主根,除去茎叶、须根、泥土,晒干或炕干。
【药材】①白花前胡
又名:云前胡、信前胡。主根形状不一,圆锥形、圆柱形或纺锤形,稍弯曲,或有支根,但根端及支根多已除去,长3~9厘米,直径1~1.5厘米。表面黑褐色或灰黄色。根头部有茎痕及残留的粗毛(叶鞘)。根的上端密生环纹,多发黑,下部有纵沟及纵皱纹,并有横列皮孔和须根痕。质较柔软,易折断;断面疏松;皮部占根的主要部分,周边乳白色,内层有黄棕色的圈,中心木质部窄,有淡黄白色的菊花纹;抽点金黄色,散在,多数。有香气,味甘而后苦。以条整齐、身长、断面黄白色、香气浓者为佳。
主产浙江、湖南、四川。此外,广西、安徽、江苏、湖北、江西亦产。
②紫花前胡
主根分歧或有侧根。主根圆柱形,长8~15厘米,直径0.8~1.7厘米,根头部有茎痕及残留的粗毛(叶鞘);侧根数条,长7~30厘米,直径2~4毫米,细圆柱形。根的表面黑褐色或灰黄色,有细纵皱纹和灰白色的横长皮孔。主根质坚实,不易折断,断面不齐,皮部与木部极易分离,皮部较窄,浅棕色,散生黄色油点,接近形成层处较多;中央本质部黄白色,占根的绝大部分;支根质脆软,易折断,木部近白色。有香气,味淡而后苦辛。以条整齐、身长、质坚实、断面黄白色、香气浓者为佳。
主产浙江、安徽、江西。此外,山东、山西、陕西等地亦产。
除上述二种外,尚有同属植物石防风的根,在陕西、河北、河南、广西等地,也作前胡使用,商品称为"硬苗前胡"。参见"石防风"条。
【化学成分】紫花前胡根含呋哺香豆精类:前胡甙约1.61%。还含海绵甾醇、甘露醇、挥发油。挥发油的主成分为爱草脑及柠檬烯。白花前胡根含白花前胡甲素、乙素、丙素、丁素。
【药理作用】用麻醉猫收集气管粘液分泌的方法证明口服紫花前胡煎剂1克/公斤,能显著增加呼吸道粘液的分泌,故具祛痰作用。用1%碘液1~1.5毫升注入猫的肋膜腔引起咳嗽,服煎剂0.8~2克/公斤,并无明显止咳作用。前胡甙元(参见"石防风"条)有抗菌、抗真菌作用。
【炮制】前胡:拣净杂质,去芦,洗净泥土,稍浸泡,捞出,润透,切片晒干。蜜前胡:取前胡片,用炼熟的蜂蜜和适量开水拌匀,稍闷,置锅内用文火炒至不粘手为度,取出放凉。(每前胡片100斤,用炼熟蜂蜜20斤)
《雷公炮炙论》:"凡修事前胡,先用刀刮上苍黑皮并髭、土了,细锉,用甜竹沥浸令润,于日中晒干用之。"
【性味】苦辛,凉。
①《雷公炮炙论》:"味甘微苦。"
②《别录》:"味苦,微寒,无毒。"
③《药性论》:"味甘辛。"
④《滇南本草》:"性寒,味苦辛。"
⑤《纲目》:"味甘辛,气微平。"
【归经】入肺、脾经。
①《纲目》:"手足太阴、阳明。"
②《雷公炮制药性解》:"入肺、肝、脾、膀胱四经。"
③《本草经疏》:"入手太阴、少阳。"
【功用主治】宣散风热,下气,消痰。治风热头痛,痰热咳喘,呕逆,胸膈满闷。
①《别录》:"主疗痰满胸胁中痞,心腹结气,风头痛,去痰实,下气。治伤寒寒热,推陈致新,明目益精。"
②《药性论》:"去热实,下气,主时气内外俱热,单煮服佳。"
③《日华子本草》:"治一切劳,下一切气,止嗽,破百结,开胃下食,通五脏,主霍乱转筋,骨节烦闷,反胃,呕逆,气喘,安胎,小儿一切疳气。"
④《滇南本草》:"解散伤风伤寒,发汗要药,止咳嗽,升降肝气,明目退翳,出内外之痰。"
⑤《纲目》:"清肺热,化痰热,散风邪。"
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煎汤,1.5~3钱;或入丸、散。
【宜忌】①《本草经集注》:"半夏为之使。恶皂荚。畏藜芦。"
②《本草经疏》:"不可施诸气虚血少之病。凡阴虚火炽,煎熬真阴,凝结为痰而发咳喘;真气虚而气不归元,以致胸胁逆满;头痛不因于痰,而因于阴血虚;内热心烦,外现寒热而非外感者,法并禁用。"
【选方】①治咳嗽涕唾稠粘,心胸不利,时有烦热:前胡一两(去芦头),麦门冬一两半(去心),贝母一两(煨微黄),桑根白皮一两(锉),杏仁半两(汤浸,去皮尖,麸炒微黄),甘草一分(炙微赤,锉)。上药捣筛为散。每服四钱,以水一中盏,入生姜半分,煎至六分,去滓,不计时候,温服。(《圣惠方》前胡散)
②治肺热咳嗽,痰壅,气喘不安:前胡(去芦头)一两半,贝母(去心)、白前各一两;麦门冬(去心,焙)一两半,枳壳(去瓤、麸炒)一两,芍药(亦者)、麻黄(去根节)各一两半,大黄(蒸)一两。上八味,细切,如麻豆。每服三钱匕,以水一盏,煎取七分,去滓,食后温服,日二。(《圣济总录》前胡饮)
【名家论述】①《纲目》:"前胡,乃手足太阴、阳明之药,与柴胡纯阳上升,入少阳、厥阴者不同也。其功长于下气,故能治痰热喘嗽、痞膈呕逆诺疾。气下则火降,痰亦降矣,所以有推陈致新之绩,为痰气要药。陶弘景言其与柴胡同功非矣,治证虽同,而所入所主则异。"
②《本草汇言》:"前胡,散风寒、净表邪、温肺气、消痰嗽之药也。如伤风之证,咳嗽痰喘,声重气盛,此邪在肺经也;伤寒之证,头痛恶寒,发热骨疼,此邪在膀胱经也;胸胁痞满,气结不舒,此邪在中膈之分也。又妊娠发热,饮食不甘;小儿发热,疮疹未形;大人痰热,逆气隔拒,此邪气壅闭在腠理之间也,用前胡俱能治之。""罗一经云,前胡去寒痰,半夏去湿痰,南星去风痰,枳实去实痰,蒌仁治燥痰,贝母、麦门冬治虚痰,黄连、天花粉治热痰,各有别也。"
③《本草通玄》:"前胡,肺肝药也。散风驱热,消痰下气,开胃化食,止呕定喘,除嗽安胎,止小儿夜啼。柴胡、前胡,均为风药,但柴胡主升,前胡主降为不同耳。种种功力,皆是搜风下气之效,肝胆经风痰为患者,舍此莫能疗。忌火。"
中草药前胡相关药方来源于网络,使用前请谨遵医嘱!